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黄州噗通一声瘫坐在地,脑海中无数念头乍现,他仿佛想明白了什么。
‘难怪这位道子会如此嫌恶我儒生的身份……’
“现在大宋运行的礼数、法治、制度,全都是你儒家提出来的。
既然要谈礼与制度,便须知道正是在儒家的愚民政策推行下,这个大宋朝每日冻死、饿死的百姓不下万人。”
这场洪水冲垮了无数百姓赖以为生的田地,使得数万人流离失所,每天都要活活饿死几百人。
但在汴梁、临安和你口中的横渠大儒们看来,这一切是如此的稀松平常。”
“但对于这黄家村的村民而言,这种吃人的规章,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?”
黄州脸皮煞白,一时又转红,喃喃道:“可是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,这正是在一辈辈大儒的教化下才得来的结果,莫非道子殿下认为推行道家学说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吗?”
张玉清轻蔑的瞥了他一眼,道:“这是自然。”
“吾乃真仙弟子,有仙法一万三千五百卷,若天下都推行吾教制度,则会是路无遗骨、人无灾厄、人人都能颐养天年的世道。”
黄州还是不肯认输,虽然已经见识过这位道子殿下的神通,但所谓子语不怪力乱神,当即梗着脖子杠道:“道子之所以会如此肯定无外乎官家不肯推行道法治国论罢了,所谓没有发生过的事,自然谁也无法验证真伪。”
张玉清懒得跟他啰嗦,吩咐道:“吕梁!”
“哎!”
吕梁麻溜的从地上爬起来,提溜出来一个麻袋,一株接一株往外掏出仙稻。
“此乃吾根据仙法改良出来的稻种,每株结种五百粒,凡亩产一千二百斤,可使天下苍生再无饿死之虞。可否能够证明吾教比儒家更适合治理百姓否?”
黄州目眦欲裂,望着那些仙稻,眼珠子都差点没跌落出来。
他毕竟也是农户出身,自然能够理解亩产一千二百斤是个什么概念。
“这,这这不可能……”
黄州喃喃自语,世界观差点没崩塌。
他怔怔失神了半晌,铁一般的事实摆在他的面前,一时间过去刻苦求学得来的那些知识瞬间黯然失色。
他努力这么些年才挣脱了农家子这个称谓,但如今在长生教道子的一席话语面前感觉就像是个笑话。
‘儒家,才是惑乱天下百姓的罪魁祸首?’
这个疑惑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之中,随后背后一冷,慌忙摇了摇头。
这一刻,他望向张玉清的眼神变得无比惊恐。
黄州意识到了,今日他与道子的论道之言一旦流传出去,将会对儒家的声望造成多么严重的打击!
当然,黄州无疑是多虑了。
毕竟这种关于道统的讨论,作为被讨论的主体——百姓而言,往往是难以分辨其中的区别的。
而能够理解其中含义的人,就必然得是读过书明事理的人。
不巧在如今的北宋,这样的人,不说百分之九十九是儒生吧,至少也是百分之一百了。
儒生会认同张玉清的理论吗?
这个用脚指头想都能明白的道理不言而喻。
那么在这样一个儒家掌管舆论话语权的时代,提出这样的言论来,真的能对儒家的声望造成打击吗?
可以说影响或许会有,但是微乎其微。
所以张玉清压根就没打算过向天下推广儒家惑乱说,他主要想的还是通过显而易见的制度优势来形成人口虹吸效应。
只要生活在长生教治理区的百姓人人都能安居乐业,那么大宋其他地区的人就会屁股决定脑袋,自发的投向他的阵营。
至于为何会心血来潮跟黄州辩论这些东西,主要还是一时间想到了,并且打算通过这一次的辩论给长期跟随在身边的吕梁、吕志新以及一些长生教的弟子们灌输一下儒家惑乱论。
日后从儒生手里抢话语权的时候好能用得上。
黄州放弃了挣扎,他目光一刻不离那些仙稻,复又望向眼前冷冷清清的英俊道人。
阳光从背后洒落在张玉清的衣角上,黄州忽地感觉自己眼前微晃,道人的脑后仿佛升起了一轮日晕。
‘真正能够救世的……仙吗?’
这一刻,他忽地升起一个念头。
他想要加入长生教。
但是,在作出这个结论之前,黄州还想最后再确认一下,他犹豫半晌,勉强开口说道:“道子此言发人深省,学……黄州受教了。”
他拱了拱手,不复方才的凌厉眼神,转而脸色有些迷茫的道:“道子以后……打算在大宋推行什么样仙教制度来让百姓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呢?”
张玉清脸色平静道:“首先要使耕者有食,织者有衣穿,凡是劳动者皆能享用到自己的劳动所得。”
“在此基础上,使用道法来提高百姓的